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刀尖上的大唐 第3章 地头蛇(三)

什么?

好处?

就这些贼胆包天的混蛋,郑大总管没剁了他们喂狗就很可以了。

嗢末人作前军,率先进谷。

后面跟着党项狗腿子。

唐军列阵于最后。

面对来势汹汹的唐军,六谷部不敢出来浪战,决心退守山谷。

问题是洪源谷的地形过于友好,几乎都是缓坡河谷,还非常水草丰盛……

没办法,六谷蕃聚兵,这不也得找个好地方才能排得开啊。

三千嗢末打头,二千横山军继续,后面才是五千唐军主力。

其实是三个错落的大阵。

嗢末是中军,面南,顶在最前头。

横山军在右后侧,面南,占据了西面半山坡。

唐军在左后侧,当然也是面南,位置最靠后,占据着东面的山坡。

一声令下,双方就在山谷里展开厮杀。

吐蕃崩溃以后,要说河西诸部都很不成器。

比如,嗢末与六谷部说是相爱相杀许多年,其实就是菜鸡互啄的典范。

都是乱糟糟的队伍。

都是破铜烂铁皮袍子。

两边软绵绵的箭雨来来去去,在那互相砍了半天,除了地上躺倒许多倒霉蛋,竟能斗个势均力敌?

也对,若非如此,这两家怎么能在凉州掐了几十年还没分出个高低。

此战的前敌指挥是小屠子,老马匪们也只是陪在身边做个专家顾问。

小屠子一向都是猪突猛进的勇将,突然要他指挥步骑协同……

小伙子还很不适应。

站在山坡高处看了半天,小屠子搔搔头道:“王叔,让横山都上去吧?”

爸爸让他来,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他练练手。

大总管说了,毕竟是要接班的,只做个猛将可不成。之前看老爷子指挥若定,好像都挺容易,可是真轮到自己动手,哪怕是面对六谷蕃这种小妖怪,小屠子仍觉有些紧张。

阵战,与铁骑冲锋可不一回事。

为将与为帅指挥更不是一回事。

领兵冲锋,很多时候有股子血勇就行。至于手底的功夫么,嘿嘿,只要冲上去,弄不死敌人还弄不死自己吗?

玩笑玩笑。

领兵冲锋,只需顾着眼前。说实话,一般情况根本啥也来不及想,就是拼的一个平日训练与一腔血勇。

统兵指挥,则要顾虑全局。全军生死都在自己一念之间,这心里的压力,其实大不相同的。

王义与郑守义其实同年,也是五十多的人了。老马匪的长子已在常捷军站稳了脚,次子跟着小屠子跑腿,三子跟在身边,四子在朔州看家业,五子则在李老三的讲武堂学习。

嗯,这些年王大将军确实是没少生。

河西诸州,郑大总管早有承诺,老兄弟们最少一家一个州,保证安排好。天大地大,不怕安排不下。

西征之战,就是毅勇军的交班之战。

老马匪嘿嘿一笑,道:“你是主帅。”竟是多一个字都不说。

再看边上老铁匠亲舅舅,看圆脸屠子郭教练,一个个皆目视远方,无人愿意开口,小屠子只好继续耐心观察片刻。

这么一看吧,咳,嗢末人是真不行!

感觉这么下去实在不是个事,又搔搔头,小屠子终于下令让横山都顶上去。

凉州一战,横山军的党项老乡体会了唐军的彪悍,如今都为早早投靠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嘿嘿,早跪晚跪,早晚要跪。

如果打不过,投降要趁早,这可是至理名言。

所以,爷爷跪得早,这不是耻辱,这是资历,是光荣。

魏东城当初招募这批党项兵时也很用心,别的不说,军中六七尺高的长人比比皆是,许多都是跟郑二有一拼的长人。

从前部里穷,这般汉子都是光着脚板满山跑。

如今做了唐军,套上了铁甲,踩上了皮靴,拿起大唐的陌刀长弓,这些衡山上下来党项勇士摇身一变,这就是大唐的精锐了!

着几十斤铁甲,上山下板如履平地。

与这些天生的山里人相比,便是常年操练的常捷军战士亦颇觉不如。

横山都从右翼上去,直接就与顶过来的蕃人相遇。

党项人用不惯丈八的大枪,七八尺的斩马刀却很顺手。身披重甲,只要微微低头,对面软绵绵的弓箭便无可奈何。抡起大刀猛劈狠戳,蕃人们纷纷做了两段,鲜血狂喷,肚肠流下满山。

横山汉子一出手,立刻压得蕃人节节败退。

……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之所能伤也。军令严肃,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其战,必下马列行而阵,死则递收之,终不肯退……

吐蕃人的辉煌,终究是远去了呀。

六谷蕃人,并非百年前的老祖宗。

打嗢末,横山都就打出了风格,打出了信心。

狗仗人势嘛,岂不威风更凛凛?何况还是穿了铁项圈开了挂的。

面对横山都的强力一击,蕃贼左阵迅速溃散,余众亦开始崩坏。

若在从前,此时此刻,小屠子就应该脚踩七彩祥云,身披身披金甲战衣,将那贼虏杀个七进七出,杀个稀里哗啦。可恨今天他身负重任不好走,只好强忍着,把一双小黑手来回猛搓,涎水吞了又吞。

边上小郑看哥哥手痒又纠结,戳了草原兄弟一把,使个眼色。

如今,郑家小哥几个都是跟在小屠子身边历练,不能动手,郑虎子哥同样心痒难耐。都是老黑的种,都很迷恋那风驰电掣的感觉啊。

得了兄弟鼓励,虎子哥凑上前道:“哥呀,我看蕃贼真是要乱,并非诈败。”

小伙子一句话就击破了小屠子的心防,冲老马匪说一句:“王叔,交给你了。”小屠子着急忙慌套了甲,又戴上铁盔放下兜鍪,上马提槊去也。

忠武都的一千骑就在这山坡顶上整装待发。

这是老丈杆子卢八哥一手带起来的队伍,如今做了小屠子的亲信,注定还要继续辉煌。

对面,有一阵蕃兵端着长枪防着这里。此时因其左军溃乱,中军不稳,这些蕃贼也明显军心荡漾,一个个都在左顾右盼,只等着有人带头逃跑。

千骑卷平冈呐。

唐骑居高临下,如奔雷,如洪流。

小屠子一个冲突就将六谷蕃砸得金星乱冒,哪还晓得南北西东。

但见有那前后三骑,小郑在左,虎子哥在右,小屠子居中。

三条大汉。

三条大枪。

后面又是若干甲骑追随。

或使槊,或投枪,或用弓,亦有那滑头的藏于人后。

铁骑杀进杀出,转眼已从蕃人阵中斜冲而过,只留下四下奔溃的蕃儿。

一如当年。

几个老伙计目光相接,都似看到了往昔的自己。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