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第718章 闪击战之父

小尼古拉自己都觉得阿穆尔州政府给的太多了。

俄罗斯虽然废弃了农奴制度,俄罗斯人的薪水并不高。

阿穆尔州政府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拉高了俄罗斯的整体工资水平,就连小尼古拉也深受其害。

内战结束后,君堡政府将尼古拉耶维奇家族的财产返还给小尼古拉。

这本来是件好事,小尼古拉却无奈的发现,雇人种地不仅不能获利,而且入不敷出。

这还要感谢俄罗斯的最低工资制度。

小尼古拉不“感谢”乔治,因为到爷爷那一辈,骂乔治就是骂自己。

那就感谢维特八辈祖宗。

小尼古拉无奈,只能将尼古拉耶维奇家族的土地卖给政府,然后把钱投入到新兴行业。

比如汽车工厂。

又比如天然气管道。

克里孟梭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经济危机爆发后,法国媒体再次接到警告,不允许刊登任何关于俄罗斯的消息。

实现停火后,法国工人虽然失业,还可以幻想经济一旦复苏,还可以复工。

经济危机爆发后,情况愈发严峻,这时候报道俄罗斯的消息,无疑是火上浇油。

日内瓦现在不仅有各国代表,而且有各国报社的常驻记者。

“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连自己的附属国都管不好?”

克里孟梭将责任全部推到小尼古拉头上。

“你在胡说什么?高丽什么时候是俄罗斯的附属国了!”

小尼古拉矢口否认。

高丽可是两千多万人呢,这么重的人口包袱,俄罗斯不背。

俄罗斯连华沙人都不留,高丽人还是哪凉快哪儿去吧。

波兰成立后,俄罗斯又开始了新一轮人口迁移。

华沙人不是一直争取独立自由嘛,现在波兰成立了,只要想投奔独立自由的华沙人,俄罗斯不仅不强留,而且还奉送路费,一路护送到波兰,够皿煮自由了吧!

连英国和法国都不得不承认,俄罗斯此举打破了人们对俄罗斯的偏见。

对于时下的大部分国家来说,人口依然是最重要的资源。

俄罗斯的包袱,在毕苏斯基看来就是天上掉的馅饼,一时间连华沙都顾不上了,乐颠颠回国拥抱他的好兄弟。

接连损失劳动力的俄罗斯,国内建设并没有受到影响,德国劳工的涌入,有效填补了俄罗斯的劳动力短缺。

卡尔和维特签订协议后,短短3个月内,超过50万德国工人涌入俄罗斯。

这些德国工人不仅有一战老兵,而且还有大量熟练女工。

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男人都在前线,后期连12岁的少年都要应征入伍,德国后方的工厂,大部分工人都是女工。

这些女工在世界大战结束后,同样处于失业状态。

伴随着德国工人来到俄罗斯的,还有德国的军官团队。

曾在骑兵部队服役的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以交流身份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陆军学院,担任外聘教官。

古德里安抵达海参崴的第一时间,就向担任院长的安德烈请求,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装甲师工作。

安德烈告诉古德里安,符师不接受外籍军团,只有加入俄罗斯国籍,才能去符师服役。

古德里安名字里没有“冯”,他对德意志帝国的忠诚,已经随德意志帝国的灭亡烟消云散。

古德里安虽然对魏玛政府同样失望,却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德国国籍。

其实在陆军学院,也可以接触到俄罗斯的装甲部队运用理念。

古德里安的第一课就是步战协同。

只不过他不再是教官了,而是学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