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抗战1937:兵临城下 第五十四章 这个小子不省心

独立营做的事情,有人汇报给了旅长,这也是旅长相信独立营的原因。

确实想不到,这么年轻的一个小兵,打起小鬼子,花样百出。

再说,上次独立营突袭小鬼子炮兵阵地,被战区指挥部通报表扬,太给军长长脸。

战后,旅部再次上报,44旅独立营扼守崮山,挡住了小鬼子后撤道路,给予敌人沉重一击。

消灭小鬼子上千人,缴获物资一大批。

当然肯定不都是独立营的功劳,44旅、27师也都有功劳。

指挥部接到报告,几位长官也是大加赞赏,42军围堵小鬼子,打得好。

至于独立营,几位长官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作战中,能及时截击小鬼子后勤,支援一线作战。

还误打误撞之下干掉了小鬼子一个炮兵中队。

关键时能抓住战机,及时拦截小鬼子退路,消灭小鬼子残敌,难得。

听说,这还是一支残军整编而成,更加值得表扬。

说起来,也就是从现在开始,独立营才真正有了编制。

战前独立营,不过是因为战情紧急仓促改编而成。

但是,战区司令部下发了通报,给独立营正名了。

独立营甚至都没有休整,直奔萧县去了。

这又是李福军主动申请的,他跟旅部说了自己的想法。

小鬼子肯定不甘心失败,特别是南边的队伍,很可能会渡过淮河北上。

李福军的建议,既然44旅承担安徽、江苏边界的防守,不如提前南下。

萧县跟安徽的宿县相邻,但是两个省,不太好协调。

最好是直接到宿县境内,先做好准备。

吴旅长现在对李福军确实高看几眼,这个小子眼光很毒,打小鬼子更狠。

不过,上级没有下命令之前,还是不能乱动,在萧县境内就行。

五战区长官兼管着安徽,派了桂军驻守,轻易不要掺和。

旅长也没有明说,让他自己把握。

这一说,李福军哪里还不明白,带着独立营直奔萧县西南的丁楼。

十几辆汽车,速度快了很多,一天时间,独立营到了丁楼。

张启坤确实有本事,提前回到彭城,三五下,忽悠了100多老兵。

很多老兵被打散了,失去了部队,实在没有地方去了。

独立营三连正式组建,于晨担任三连连长,也是两个排,每排50多人。

现在三个连,都是两个排的编制,每个排50多人。

本来可以按照其他部队一样,每个连整编成三个排。

但是,李福军认为不合适,跟张启坤和陈朋讨论后,维持不变。

最关键的一点是,老兵太少了,要是分三个排,战斗力太弱。

别看从伤员队中找来了不少老兵,还有警卫连编入。

在二郎庙,损失不小,独立营八成左右是一年内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