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1979之逆天改命 第一百三十章 小鬼难缠

六天后,黎水山间的道路上,三辆大卡车正一前一后颠簸前行。

正是陆允川他们一行人,两辆卡车的车斗里,运输着他们从大后屋带来的2000余袋香菇菌棒。

此外,还有数百个秋木耳的菌包。

这个是陆允川在菇寮里发现的又一个好东西,也是之前在河山县没有任何人工养殖的新作物,已经被他惦记好久了。

在教会大家做PVC塑料袋之后,陈隆固也在陆允川的要求下,专门花了两天,从原来的木耳培养基上移植了部分菌丝,制作了这些菌包。

时值一月,秋木耳菌丝正处在休眠阶段,这些菌包虽然可以迁移,但对于温度、湿度等等的条件要求都很高。

由于知青返乡的相关流程需要,陈隆固一家需要先回赣江老家,然后才能前往双湖大队。

所以四天前,他就拿着陆允川硬塞给他的一大笔安家费,领着妻儿回了老家。

好在齐双喜也是积年的老菇民,在传统菌类养殖领域的技术甚至远超陈隆固,所以陆允川的这一趟运输,陈隆固就干脆拜托大舅哥随行,一路负责指导照看这些菌棒菌包。

而陈隆固也耍了个心眼。

直到他拿到知青返乡证明,并踏上回乡的路途之后,老支书才把陈隆固交给他的一个信封送到了清源县的菌菇研究中心。

信封里的自然是陈隆固版的香菇养殖新技术——代料香菇种植法2.0。

这封信在菌菇研究中心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技术与彭大师的版本相差不大,但是本县居然也出了一位堪比彭大师的技术大拿,这可是一桩天大的好事!

但等到他们兴致冲冲的杀到大后屋之后,才发现这位大师居然就是之前一度和大家闹得很不愉快的陈隆固,并且他已经申请知青返乡。

这个时间差让他们措手不及,只能拍腿空叹。至于他们如何追到陈隆固的赣江老家几顾茅庐的事儿,这个就是后话,按下不表。

说回陆允川他们,虽然有PVC塑料袋的帮助,菌棒菌包扛过了隆全溪的水运,但在孝梅镇装车后,他们就必须立刻布置出一个类暖房环境了。

否则长达五天的长途运输,低温、干燥和颠簸,就足以杀死车斗里一大半的菌棒菌包。

好在沈知意他老爹的面子依旧管用,那位他联系好的私人车主应徐华在这时帮了大忙。

虽然因为生意的缘故,他没办法陪同押车,但在听了陆允川他们的诉求后,他居然想法子帮他们搞到了当时在隆全还算稀罕的煤球炉。

因为是冬天,应徐华的卡车都加装了车斗大棚,加上两道厚布帘,就成了一个完美的小型的暖房。

有了他的帮助,陆允川他们才把菌棒保温的难题解决。

于是,抱着四床铺盖,四个人分别上了三辆卡车。

从发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住在车斗里,随时关注车斗温度,还得关注车斗里的湿润程度。

为了尽量降低一氧化碳给菌菇带来的影响,他们还不能时刻关闭布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