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河乐观笑笑,随后将注意力转向艺术属性。
艺术属性展开后,叫人头皮发麻。
怎么会有那么多细分属性?
方星河只简单扫了一眼表演和导演的列表,就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写作】上。
那俩玩意不急,最早也要两三年之后才用得到。
写作80:修辞81,行文79,结构75
简简单单三个细分。
没有意象性、文学性、开创性、思想性、人文内核等等意识流指标,展现出来的三种细分属性,都是明确的术。
纯粹的输出能力是一个很科学的东西,技巧到哪儿,手法如何,一目了然。
《洛神赋》的文采怎么排都跌不出前二,它就伫立在那里,一部分后人批评曹植太炫技,一点都不影响它的伟大。
但输出内容是不确定的,非理性的,难以量化的。
极端点讲,白得一批的《斗破苍穹》以其内容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少年,它到底有没有价值?
对于Z世代而言,它和金庸武侠孰高孰低?
方星河不愿意往深了想,他又不打算抄人家的,就保持尊重呗。
从《斗破》再往上追溯,文采不咋样但却蕴含着巨大情感力量的作品,数不胜数。
例如《三体》,它的牛逼从来不在于文笔。
大刘在所有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文字水平波动极大,总体上在60到85之间,修辞的质感经常不够,行文极少有那种基于中文语感下的挥洒写意感,但《三体》的结构可以形容为最顶尖,世界级的顶尖。
所以理工科写小说也能写到极厉害的程度,因为结构是他们的强项,文字处于次位,用内容实现弯道超车。
对于方星河而言,亦是如此。
他的写作属性和他的职业以及经历息息相关。
修辞强,结构差,重情绪。
不管是写营销稿,亦或者是高端定制的吹文檄文,引导情绪最最重要的一点总是降低文字的阻拒性,增加顺畅感。
什克洛夫斯基提到:艺术的手段是要使事物陌生起来,使形式有阻拒性,以便扩大感知的困难和时间。
所以正统作家的“文学语言”通常会把文字加工成具有艺术质感的陌生扭曲模样,以此来提高理解门槛,强行使读者必须提高注意力并去努力思考,从而获得更强的审美效果。
与之相对的语言,叫做“自动化语言”,又或者叫做“通俗语言”,正是营销稿和网文的行文核心。
介玩意,就是那些我们熟悉至极,已经不能再引发额外注意的文字使用方式。
举个例子:“霎时间,韩涵便呆住了,满脸懵逼,心里根本不敢相信,方星河居然恐怖如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Z世代艺术家请大家收藏:()Z世代艺术家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