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第454章 危机之后

“你不能指望一个不懂算法的人管理创新企业,也不能靠开汇报会去稳定投资信心。”

这番话让会场沉默片刻。

忽然,市委政法委书记刘正辉发言:

“李书记,您提到的‘干部机制适配’,我们政法系统感触最深。”

“这次金融波动中,经侦、网警都在配合金融办监控操盘行为。但很多干警根本听不懂量化做空、基金清盘这些概念。”

“我们支持在全市推动制度适配型干部培养。”

李一凡点头:

“这不是‘换人’,是换掉一批旧思维方式。”

“干部要理解制度、参与机制。否则改革永远被文件拖着走。”

这时,何国庆拿出平板电脑,投出一份图表:

“我们筛查了142名市管中层干部,有38人从未参与过重点产业项目,51人未受过数字经济培训。”

“建议建立三项机制:一是项目挂职与岗前培训结合,二是通过实战项目选拔干部,三是引入企业导师制度。”

“我们初步联系了中微、京东方、美团科技的技术负责人,他们愿意以政策顾问身份,参与干部评审。”

这番话引发一片哗然。

“让企业参与干部选拔?”副秘书长梁国涛声音低沉,“这是不是企业干政?”

李一凡目光一凛:

“那请问,一个从未接触科研流程的干部,怎么管理一个年研发投入十亿的企业园区?”

“是企业干政,还是干部——不配治理?”

他看向全场,语气坚定:

“星城市不是政绩拼图,也不是文件堆砌场。”

“它是制度实践的试验场。”

“谁理解制度,谁就能留下;谁适配机制,谁就能上来。”

“我们不是结帮营私,但我们会淘汰那批只会守摊子的。”

……

会后,李一凡留下王志明、赵斌和何国庆,在市长办公室继续讨论。

他在白板上写下四个词:

【意识形态】【组织体系】【产业机制】【社会信用】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这四大系统的协同适配。”

“宣传部必须改变‘守门预警’的旧逻辑,转向引导型舆论机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