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通过购买专辑、刷音源、投票等方式直接影响排名,赋予其“共同养成偶像”的使命感。
现场应援(口号、灯海)、线上控评、二创内容等行为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增强社群归属感。
节目设置安可舞台、一位受奖环节等,强化偶像与粉丝的情感纽带,形成长期忠诚度。
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打歌节目成功将粉丝从“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构建了高粘性的互动生态。
南朝鲜打歌节目的生态优势源于系统化工业流程、精准市场定位、粉丝共情设计及全球化野心的多重叠加。它不仅是娱乐节目,更是一套精密运转的商业系统,本质是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极致化体现。
虽然后来也存在过度竞争导致偶像身心健康问题、数据造假与资本操控、同质化创作等隐忧,但就现阶段而言,南朝鲜的艺人只要一出专辑就一定要上打歌节目。
但如果这是这样,艺人最多也就是保障好自己的表演就行了,并没有多少动力去争取一位,例如MBC的打歌节目《音乐中心》自从去年取消了一位制度后,现在不论大小娱乐公司,都不会过多得投入到《音乐中心》,当然MBC是三大之一,艺人们也不敢再上面划水。
而保留一位制度另外三家,可不单只是提供一位奖杯而已。
首先在电视台方面来说,只要歌曲第一次获得一位后,该组合接下来如果没有更换歌曲,将自动获得特权,该特权将覆盖当前专辑的完整宣传周期(4-6周),MCD还至延伸至下张专辑首周。
特权包括好几个方面,首先该组合在获得某一打歌节目一位之后,下次再来将有限分配节目黄金时段。其次粉丝投票权重提高(mcd的MNET网络投票评分占比20%提升至30%)。还有广告分成方面,只要拿到一位,广告合约附加条款自动激活,总结金额增幅达30%。最后像司马家这些大公司还有一项特殊福利,可跨节目共享特权,当然团体连续两周未进入候补,特权自动失效。
这一特权本质是南朝鲜偶像工业的“马太效应放大器”,通过制度设计将初一位成果转化为持续竞争优势。只要获得一位,接下来的打歌周期只要不拉跨,或者什么爆曲横空出世等不确定因素发生,都比以前容易获得一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