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109章 什么都敢买?

而且有模有样:金环外凸内平,光滑如镜,没有任何痕迹残留……典型源自唐代的无模锤揲工艺。

再看錾刻:花纹有深有浅,勾錾、采錾、沙地錾,以及更为精细,难度更高的镂空雕刻技术。

再看鎏金层:还不足0.1毫米,且够匀、够牢……绝对是唐代的金汞齐法。

不是说没流传下来,而是工艺太复杂,毒性太大,会的人不多。

虽然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但这只金环绝对是纯手工。看了这么久,林思成没有发现任何借助机器的痕迹。

包括鎏金,也用的是最原始的化学材料。

更关键在于,够老:金环虽亮,但颜色稍深,有点像是自然老化。如果算一算时间,好像将将好:黄金是惰性金属,没个上千年不可能变色到这个程度。

所以乍一看,还真有点像是出自唐代少府监、金银作坊院的物件,说直白点:唐代宫廷御器。

但林思成直觉不大可能:这样的物件,可能出现在故宫、国博。也可能还深埋在哪位唐代皇帝、皇后,皇子公主的墓中,就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

也不大可能随意来旅游一下就能淘得到,感觉花两块中五百万的概率,还要比这大一些。

大致瞅了一圈,林思成手一伸。

老三样:高倍镜、强光手电、手套,李贞一样一样的递给他。

然后细细的看,越看,林思成的眼睛越亮。

叶安宁眨了眨眼睛:总不能,这东西还是真的?

正暗暗狐疑,林思成冷不丁的问:“多少钱买的?”

白婉怔了一下:“两万五!”

果不然?

要是真的,别说两万五,两千五百万都买不到。

因为这玩意已经够的上国宝这个级别了。

如果是假的,当然血亏。

2007年的金价一百四左右,这环看着挺长,其实也就五六十克。哪怕这环全是真金,也就七八千。

更何况,黄金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看了差不多十分钟,林思成抬起头,摘下了手套:“白老师,你要有心理准备!”

白婉心里“咯噔”的一下,勉力笑笑:“好!”

“先说工艺:无模锤揲、分层錾刻、镂空雕刻、金汞齐金……全部符合唐代真金八艺的工艺要求,且没有借助任何现代机器、化学药剂……”

白婉精神稍振作了一些:“但是呢?”

林思成笑笑:“但是,是现代仿的!”

“啊?”白婉愣了一下,指指金环,“但金色偏暗,咋看咋像自然老化?”

“因为他本就是按照自然老化流程做的旧!”

林思成要了棉签,边擦边讲,“金质文物之所以老化,是因为古代工匠为增加硬度,以及光泽度,会在金中掺铜和银,熔炼成金铜银合金,也就是古代所谓的‘赤金’……”

“但铜中含铅,长期与空气接触会形成硫化铅,银也一样,会形成硫化银……而硫化物,正是为数不多的能使黄金氧化、变暗的常见化学物质……”

林思成比划了一下:“白老师肯定有黄金首饰吧,比如耳环、项链,是不是带久了会发黑?就是因为黄金与皮肤磨擦,与化妆品中的铅和硫化物生成反应……”

除了太过专注的白老师,剩下的三个女人齐齐的愣了一下:照林思成这么一说,化妆品里全是毒?

林思成笑了笑,继续讲:“如果是真正的黄金文物,铅和银都在黄金内部,所以过程极为缓慢,差不多一千年,也就氧化到你看到的这种稍显暗的颜色……”

“那如果是仿品,如何使金器快速达到这个老化程度?很简单:表面覆盖硫化层,快速反应……”

林思成边说,边把棉签头塞进试管,交给李贞。然后又笑了笑:“至于是不是,送到实验室,一测就知道……”

白婉心往下沉:走眼了?

正如他所说,至于是不是,一测就知。

愣了好久,她又叹口气:“还好,至少是黄金!”

林思成兜头就是一盆凉水:“还真不是,虽然黄金占一部分,但很少,大约百分之十,剩下的全是铜和银。”

“啊,怎么可能?”白婉猛的愣住,“买的时候还拿喷枪烧过,既不黑,也不软?”

“因为表面是鎏金层,而且加了一点点铼。这种金属有一个特性:熔点极高,3000度以上,硬度更高……所以,不论怎么烤,这环都不会黑,更不会软,除非直接剪开……”

白婉一脸迷茫:“什么是铼?”

“它是稀散元素,也就是稀土类,应用范围很窄:飞机,航天器之类,所以你可能没见过……”

何止是没见过,听都没听过?

下意识的,白婉看了叶安宁,叶安宁直接摇头:她也没听过!

林思成笑了笑,把金环推了回去:“如果能退掉,就尽量退。如果退不掉,那就只能收藏……

不过凭心而论:这只手环的手艺极为精湛,除了渡金层中添加了铼之外,其余全部遵循古法,艺术成份挺高!”

艺术成份再高,也只是仿品,而况九成以上都是铜和银?

暗暗懊恼,白婉把金环收起来,又打开另一只盒子:“还要麻烦你!”

林思成点点头,打量了一眼,随即,瞳孔禁不住的一缩:镶金兽首玛瑙杯?

刚说什么来着?

国宝!

结果转身的功夫,就见到了一只?

真服了这位大姐,你是什么都敢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