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找到了,孩子找到了,咱们官府和隔壁县官府的人给送回来了,往村里来了呢,老张!张家的!”
“你家春姐儿找着了!“
兴奋的呼喊充斥田地间,丢了孩子后干什么都没劲儿的张家两口子泪流满面,寻声而来,就见有村民领着官差,带着熟悉的人走在小路上。
“春儿?”
“爹,娘!”沉默寡言的孩子扑了过来,抽泣不语。
一家三口哭的撕心裂肺,官差们不说话,村里面来看热闹的人也于心不忍,纷纷扭头。
有一妇人自人群而出,满眼希冀问:“我家孩子呢?”
官差们纷纷让开,驴背上驮着个像是人影的麻袋。
那妇人没有说话,只是转身想离开,她不愿相信,可却怎么都挪不动脚步。
她跪了下去,泣不成声。
村民们扼腕叹息,徐老六死的早,留下两个儿子。
徐孙氏日日起早贪黑,堪堪把两个孩子拉扯大,长子徐文十几岁便去外头奔营生。
老二徐武虽只是个牙牙学语的年纪,但平日里刻苦用功,不论是日考,月考还是季考,回回都能名列前茅,往常大伙儿都说是名曲反了。
好端端的一个人,那一日人间蒸发,怎么都找不着,如今赫然出现在眼前。
谁能受得住啊?
村长站出来与官差商量之后事宜,有村民扶着徐孙氏回了家,官差们跟了上去,满是好奇心的村民们有的紧随其后,有的陆陆续续散了。
张春跟着爹娘回了家,在自己屋里的小窝上安然入睡。
门外,张母小声对张父说:“我去做点东西,待会儿春丫头醒了好吃,你去上炷香,告诉祖宗们回来了。”
张父哪有不应的,满心欢喜便去给祖宗们上香,到了最后也不忘给自家儿子求:“愿我儿平平安安,回家过年。”
青阳县徐家村,多是姓徐的人家,但也不只有姓徐的。
张家人搬来这几代了,只可惜天不给活路,一大家子人不是得重病,就是意外,以至于张父十五那年成了张家的独苗苗,二十几经媒婆说媒,娶了徐家村的一位姑娘,人送外号“母老虎"的张母。
都说一个被窝里睡不出两种人来,可比起张父的沉默寡言,风风火火的张母恰恰相反,是个一点就着的炮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