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那年那景那些人 第122章 陈武两家

侯府内,长乐侯武亭山在自己府中待着闷,又不知道第几次问身旁的老管家:“门房就没有信吗?”

“老爷,一直都没有。”

古稀之年的老人家拿着外头疯传的画像,叹息一声。

前几日,有一老友来他家中做客,拿了封奇怪的信出来,问他有没有收到。

那纸上的字儿熟悉的很,旁人都能收来的信,他却一封也没有,自然不痛快。

“老爷,您放宽心。”老管家在旁边小声劝道。

长乐侯武家,没有与太祖一起打天下的扶龙之功,但却得了个世袭几代不降的爵位,

说来这事儿着实有些令人哭笑不得,昔年明宗皇帝一朝,武家出了个拔尖儿的考中了进士,颇受重用,被任命为钦差,昂首挺胸下去视察。

没曾想,半道上被一帮不长眼的贼寇给杀害,死的地方,还是两州交界处……

这一下可不得了,朝廷震动,地方官员哭嚎一片。

明宗皇帝当殿破口大骂,顾不得天子威仪,下令把两州二十几个郡,二百多个县的大小官员挨个换了一遍。

一时间,整个大景风声鹤唳,罢官夺爵,抄家流放,斩首示众,凌迟处死比比皆是。

明宗皇帝为了补偿武家,将钦差嫡长子封为长乐侯,不降级世袭三代。

久而久之,外面给武家长乐侯起了个外号,钦差侯。

这名号着实不怎么中听,可若是把疯言疯语当了真,外头的人指不定又要说气急败坏,是以,每任长乐侯都会令家中大小不得以侯爷称呼。

老侯爷好些年以前便回永州安享晚年,子孙一干人多数都在北边。

泰元二十二年,三国犯境,老侯爷日夜忧心之际,又得了一个天大的坏消息。

北边已丢的七七八八,儿孙死了大半,最出挑的外孙更是一言难尽,前脚被命着上前线,后脚坐牛车去北边那位就带着一帮人跑,将大伙扔在后头自生自灭,结果可想而知。

朝廷南迁后为安抚臣民,又封了些爵位,原本到老侯爷这儿就过去的长乐侯爵又加了两代,勉强也算皇恩浩荡。

“祖父。”

门外有声音响起,老管家去开门,忙侧身让路,笑道:“四公子您回来的正好,老爷正心烦着呢。”

武连快步进屋寻地儿坐,自个儿倒起茶来:“祖父忧虑何事,跟孙儿说说呗?”

“你看这个。”武亭山将视如珍宝的一张纸从怀里掏出来,小心翼翼摊开,手一下下点着:“清河你看这个,你看这个字儿,熟不熟悉?”

“这……”武连凑近些瞧了瞧:“这次是大表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