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小红鞋走天下 我是张小九

此人是个比希特勒大21岁的新闻记者,曾写过一些平庸的诗作和剧本;虽然有点神经质,但却能经常出入于贵族圈子。

埃卡特在1920年初同希特勒结识之后,不仅经常给希特勒出主意、想点子,提供精神武器,还帮他同上流社会建立了联系。

希特勒对埃卡特也非常信任,一直把他视为自己的导师和顾问,公开赞美他是“最优秀的人”。

第三大金刚是鲁道夫·赫斯。

此人是一位居住在埃及的德国批发商的儿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与希特勒同在一个团服役,战后到慕尼黑大学学习经济。

1920年被希特勒的演说口才所折服,参加了**党。

希特勒很欣赏赫斯的忠诚和文笔,不仅选他担任自己的私人秘书,而且以亲密朋友相待,经常让他作为自己的代表参加各种活动。

第四大金刚是阿尔弗雷德·罗森堡。

此人是个出生在爱沙尼亚的德国人,曾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建筑,十月革命后逃往慕尼黑,通过埃卡特认识了希特勒。

希特勒对罗森堡的学识非常佩服,称其为**运动的思想导师和对外政策权威,让他担任了**党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的首任主编。

第五大金刚是赫尔曼·戈林。

此人当过德军飞行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着名的德国战斗英雄。

战后,他同一个富有而美丽的年轻寡妇结了婚。

1921年,戈林认识了希特勒,参加了**党。

他有名声,有财产,又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为**党的发展颇多贡献。

1932年**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时,戈林出任国会议长。

正是在国会议长官邸中,策划了许多阴谋,从而导致了**的上台。

第六大金刚是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此人面容瘦黑,身材矮小,而且瘸了一条腿,但是思维敏捷,文笔锋利,善于演说。

他上过八个大学,有哲学博士头衔,曾想当个作家。

1922年在慕尼黑听过希特勒一次讲演之后,他便信仰了**主义,并参加了**党。

最初几年,他主要是追随施特拉塞从事**运动,曾同希特勒发生过矛盾。

但希特勒看中了他的才华,于1926年将其网罗到自己手下。

从此之后,他便死心踏地跟了希特勒。

他主持过柏林地区**党的组织工作和整个**运动的宣传工作,希特勒对他这两方面的成绩都很赞赏。

希特勒刚参加德国工人党时,该党穷得只有7马克50芬尼的经费。

希特勒深知搞政治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为了解决党的经费问题,希特勒是挖空心思,厚着脸皮到处伸手。

希特勒入党之后,经常召开演讲会,并向到会群众募捐。

靠这种方法募集的款项虽然一般不超过数百马克,但对于一个只有7马克经费的小党来说也不算一个很小的数字。

二是向军方伸手。

希特勒在1919年9月把他参加德国工人党的决定告诉他的上级迈尔上尉之后,军方不但支持他的决定,还答应每周给他20马克的活动经费。

后来随着**党的发展,军方的资助也不断增加。

三是向中小资本家伸手。

**运动刚刚打开局面,一些资本家便敏锐地发现它是一支迅速发展的力量,认为希特勒前途无量,纷纷提供援助。

慕尼黑钢琴制造商的妻子海伦·贝希施坦因太太,在一段时间里曾是**党的主要经济来源。

慕尼黑艺术出版公司老板恩斯·汉夫特丹格尔,一次就送给希特勒1千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四是向大资产阶级伸手。

到20年代后期**党的开支渐渐庞大,单靠原来的经济来源已远远入不敷出。

于是希特勒又把手伸向德国垄断资产阶级。

据战后纽伦堡国际法庭的材料证明,德国煤钢垄断巨头每年给**党捐助100万马克,企业主联盟每年捐助200万马克。

鲁尔煤矿辛迪加1930年决定每卖一吨煤抽5芬尼给**党,全年约合100万马克。

前德皇威廉一世也是**党的一个大施主,到1930年已捐助了200万马克。

五是向外国资本家伸手。

美国垄断巨头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福特,英国壳牌石油公司董事长德特丁,英国报业大亨罗特米尔,瑞典火柴大王克雷格尔,法国大军火商克雷佐等,为了鼓励希特勒反共反苏,都向**党提供过大量援助。

希特勒认为,**运动要发展,必须加强宣传,面向群众,改变德国工人党原来那种半秘密的活动方式。

为此,他对召开群众集会特别重视,非常热衷。

1919年10月,他用德国工人党的全部经费在《慕尼黑观察家报》登载了一则召开群众集会的启事。

10月16日,德国工人党在皇家啤酒馆举行了第一次大型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