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家耽搁了一个多小时,陆允川两人虽然是赶早出门,但现在距离和洪艳玲约好的时间,已经只有不到二十分钟了。
为了赶时间,两人决定抄近路,陆允川领头,直接拐进了新华书店旁边的一条小巷子。
小巷直通新华书店大院的后街,再过去就是城郊了,平时少有人走。
哪知出了小巷,平时根本没几个人影的路上居然挤满了人,摆摊的、卖粮油的,熙熙攘攘,这里居然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小集市。
看来元旦大庙会的影响力还远远不止他们之前看到的。
在小集市里慢悠悠骑了十多米,两个人才意识到不妙,这个集市居然出乎意料的长。再想回头,身后已经被一架运粮的骡马车堵住,无奈之下,两人只能下车推行。
约定的时间已经赶不上了,两个人的心态反而平和下来,干脆边走边聊。
“老陆,高玉树这家伙真的不错啊,我觉得珍珠这事儿也有搞头,我爷爷说我小时候被吓到,光吃珍珠粉就吃了好多钱。如果咱们下午能跟沈知意他爸把菌棒运输的事再谈下来,那就是双喜临门了!”
在被前头大爷扛在肩上的大公鸡扇了一翅膀之后,戴裕迟的速度更慢,一边躲闪一边找机会和陆允川交流着:
“对了,前几天咱们聊海运时,你跟我说的那个菌棒其实我没听太明白,要不你再给我讲讲呗。”
陆允川也在躲避人流,听见戴裕迟的提问,他干脆凑近一些,又给戴裕迟大概的讲解了一下什么是香菇菌棒。
香菇种植其实很繁琐,如果真的从零开始,那从培养菌种到收获第一茬菇,起码得用半年多的时间,他过完年还要准备高考等等事项,最欠缺的恰恰就是时间。
而菌棒就不一样了,相当于直接完成了前期工作,陆家人只需要用这个做好的“培养基”,一到两个月就能养出香菇来。
11、12月份正是清源香菇制作菌棒的时期,自己现在过去,只要请回了前世记忆里的那位“种菇专家”,那么他的菌棒十有八九也可以一并运回来,不用再从头开始。
这就是一条陆允川在一开始就想好的捷径。
聊着聊着,这条集市小街终于走到尽头,陆允川和戴裕迟当即收声,骑上自行车,飞速赶往沈家。
————————————————
一壶开水被拎起来,倾注到玻璃杯里,将里边的茶叶冲出了好看的螺旋。接着,一位戴着眼镜的文气中年人将玻璃杯端起来,客气的送到小桌子的对面:
“来,小陆老板,小戴老板,尝尝我刚带回来的茶叶。”
桌子对面,正是匆忙赶到沈家的陆允川和戴裕迟。
这是陆允川他们第一次见到沈知意的父亲,县城供销社的卡车司机、运输班班长沈建刚。